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单位层面篇
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单位层面篇
一、组织架构及控制
单位内设机构设置控制是指单位应建立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三者之间科学分工、有效制衡的组织机制,特别是应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牵头机构或者职能机构。
(一)明确控制目标
1.明确结构清晰。单位应严格按照“三权分立”(决策、执行、监督分离)的原则进行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权限的划分,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分工制衡的组织结构。
2.部门设置精简。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单位内设机构的设计、合并或撤销,精简机构,实现各部门高效运作。对于人员规模小的单位,更要控制部门数量。
3.岗位设计合理。单位应严格按照“三定规则”(定岗、定编、定责)设置部门的岗位,保证岗位全责一致,部门职责清晰。
(二)主要风险列举
1.单位内部监督机构受控于决策机构,仅能监督执行机构,对决策机构监督不力。
2.单位内设机构未根据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设置,导致管理层级过多或部门过多,或者集中分散方式选择不当,不利于单位实际业务的开展。
3.单位内设机构的设置、调整以及撤销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或者未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导致内设机构设置不当或不符合单位实际情况。
4.单位内设机构的设计和运行不能满足信息沟通的要求,不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在各层级、各业务之间传递,无法为职工提供履行职权所需的信息。
5.受编制限制,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和相关岗位缺失或形同虚设。
(三)措施控制建议
1.加强单位内设机构设置原则控制。单位应在职责科学配置的基础上,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机构精简、权责一致”的原则,综合设置单位内设机构,保证单位决策和执行相协调,有效提高行政效能。
同时单位内设机构设置应体现“制衡性、适应性、协同性、稳定性”四大原则,保证单位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既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又相互协调配合,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有效应对单位重大经济活动变化。
2.加强对单位内设机构运行评估的控制。单位应当定期对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进行评估。通过对单位内设机构设置和运行进行评价,及时发现缺陷并进行优化调整,使单位内设机构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在评估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时,应重点关注:与单位内外环境的适应性,与单位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对单位内部分工的协调性,以及权责分配的对等性。
在评估内设机构运行的高效性时,应重点关注:内设机构职责分工的效率、权力制衡和信息沟通的效率。
二、单位内设机构职责权限设置及控制
(一)职责权限控制
单位内设机构职责权限控制是指根据单位目标合理配置各内设机构的具体职责,明确各内设机构的管理权限,特别是明确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机构的内部控制职责权限。
部门设置确定后,单位应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来设计内设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各内设机构权责一致,并对各内设机构的职责权限进行固化,编制单位内设机构图和机构职责书。内设机构职责控制可以从内设机构权责匹配控制和机构职责说明控制两个方面进行。
(二)明确控制目标
1.分工明确,权责一致。单位各内设机构的职责分工和权限分配应做到职责分明,权责一致。
2.分工协作,相互制约。避免权责过于集中,避免职能交叉或缺失。
3.总体目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约、互相协调。”
(三)主要风险列举
1.权责分配不清,导致单位在关键职能上职责不清或者有职能交叉的现象。
2.分工后缺乏明确的书面说明,导致操作人员操作不一,或部门间相互推诿而找不到证据。
3.书面责任说明书对内设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机构运行流程等描述不清,导致无法准确指导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4.对内设机构权限的设置和履行未进行监督,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部门越权或权限缺位情况。
(四)措施控制建议
1.在内设机构权责匹配控制方面单位可以在机构设置的基础上,针对各内设机构在单位业务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本着责、权、利统一的原则,针对各内设机构的责任和权限进行界定,对越权或不作为的行为按照规定进行处罚。
2.在内设机构职责说明控制方面单位可以根据各内设机构的职责,编制各单位内设机构(或部门)职责说明书,按照规定程序审批通过后在单位内部颁布执行,保证单位各内设机构都知悉各自的或相互的职责分工和权限范围,必要时也可作为政务公开的一部分对外发布。
三、单位议事决策机制及控制
(一)议事决策控制的主要内容
单位议事决策控制具体包括决策人员组成控制、决策事项范围控制、议事决策程序控制、议事决策问责控制。单位可通过制定单位议事决策管理制度,明确决策机构权限和人员组成、决策事项类别和范围、决策程序、方法和原则及决策结果和问责机制等内容,来保证单位议事决策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在决策主体方面,单位应建立常设的决策机构,明确决策机构的职责权限和人员组成,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工作机制,如单位决策的工作方式和原则、决策会议的召集和组织方式、决策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等。
在决策对象和内容方面,单位应对决策事项的类别进行区分,明确不同类别决策事项的审批权限,保证按照规定权限对各类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审批。
在决策过程方面,单位应建立规范的决策程序,再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的作用,做好决策记录,注重决策落实和反馈。
在决策结果方面,单位应定期评估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决策人员的具体责任。
单位通过建立健全的单位议事决策控制机制,规范单位议事决策控制,提高单位决策管理水平,保证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明确控制目标
决策合规,既符合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决策科学,能防范单位经济活动中因决策不当而出现的资源浪费和资金损失。
决策透明,决策过程中不存在舞弊和腐败现象。
决策有效,能提高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三)主要风险列举
决策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或者素质不高,导致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水平不高。
决策机构职责权限不明确,决策审批权限设置不当,导致出现越权决策或未经授权而进行决策,影响经济活动决策的效果。
决策程序不符合国家政策文件,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导致单位经济活动违法违规。
决策程序设置不当,或者决策过程控制不严,可能导致单位决策过程中出现舞弊或者腐败现象。
决策过程缺乏专家论证或者技术咨询等环节,决策事项未经集体研究讨论,导致经济活动决策不当,给单位带来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
未建立经济活动决策的问责机制,导致单位随意进行经济活动决策,影响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措施控制建议
建议科学有效的议事决策机制,是单位开展经济活动、履行单位职能的重要保障。单位通过明确单位经济活动目标,分析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控制单位经济活动决策制定中的各种风险,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