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纺织服装设计学院手工社团非遗文创活动彰显民族团结力量
五一假期期间,现代纺织服装设计学院手工社团学生郑小敏、吴津明、阿迪莱·牙生携手综合科办公室教师团队,在东城万达广场成功举办了一场以“石榴花开、遇见非遗”为主题的展示与售卖活动。活动不仅展现了传统手工艺的当代魅力,更以多民族师生协作的生动实践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一、非遗文化为媒,青春创意赋能
学生团队以艾德莱斯、刺绣、编织等非遗技艺为核心,设计制作了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审美的文创作品。从手工刺绣包袋到创意民族风饰品,从传统纹样家居摆件到互动体验材料包,展品吸引大量市民驻足。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非遗技艺体验区,不少家庭参与其中,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工艺的魅力。学生阿迪莱·牙生表示:“我们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元素与苏绣技法结合,创作出系列时尚单品,希望通过年轻化的表达让非遗‘活’起来。”
二、多民族师生联动,共绘团结图景
综合科办公室王雨、谷慧敏、图玛热斯·阿卜力孜、李春艳、翟书恒等教师全程护航,协助完成场地协调、文化讲解、后勤保障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师生涵盖汉族、维吾尔族、满族等多个民族,活动现场特设“民族手工艺对话”展区,呈现不同地域非遗项目的交融创新。教师图玛热斯·阿卜力孜在活动总结中强调:“这场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师生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情感共同体。”
三、社会效益双丰收,文化传承育新人
为期五天的活动累计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部分作品现场售罄并获多家文创企业合作意向。文旅部门负责人评价:“高校将非遗传承融入社会实践,既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也让民族团结教育更具感染力。”学院表示将持续搭建“非遗+文创+公益”平台,推动更多师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成长成才。
此次活动通过“校地联动、多民族共创”的模式,生动演绎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共鸣,成为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