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别样红
——记健康医学院李娜与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的民族团结故事
在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背着书包匆匆赶往教室的身影。她个子不高,留着利索的短发,眉眼间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沉稳。她就是健康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23级2班的李娜,一个来自哈尔滨的00后女孩。这个看似普通的大学生,承载着“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最美家庭”、“冰城最美家庭”、“哈尔滨市妇女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最小代表”等多项荣誉称号。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真诚的心灵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更用永不言弃的信念在求学路上执着前行。
一、孝亲敬老,用稚嫩肩膀扛起家庭重担
2003年10月,李娜出生在哈尔滨市一个特殊家庭。父亲因先天性视力一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后又确诊淋巴癌合并心脏病。母亲因类风湿导致肢体一级残疾,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这个依靠低保维持生计的家庭,自李娜记事起就充满了消毒水味与药盒堆积的角落。“爸妈别怕,我当你们的小拐杖”,这句8岁时的童言,成为她践行十余年的承诺。每天清晨5点起床为父母翻身按摩,放学后踩着板凳煮饭熬药,深夜里借着台灯光亮温书......在同龄人享受童年欢乐时,李娜已学会为母亲翻身拍背、喂饭喂药,为父亲泡脚按摩、聊天陪伴,能熟练操持家务,甚至掌握了基础的护理知识。2022年寒冬,当“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荣誉奖牌送到家中时,邻居们都说:“这孩子配得上这个称号”
2023年9月,李娜顺利考入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习,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双亲,李娜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担当。她将父亲托付给姑姑,母亲委托给姨妈,用整整三个通宵制作了包含用药清单、护理要点、紧急联系方式的照护手册。每逢寒暑假,她总会第一时间赶回家中,把父母接到身边照料。在不足40平方米的老屋里,这个刚满20岁的女孩同时扮演着护士、护工、厨师多重角色,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自强不息,以奋斗姿态追逐医学梦想
“学医是为了让更多家庭少些病痛”,这是李娜在新生入学的第一次班会课上做自我介绍时说的话,李娜的这句话打动了在场所有师生。现实中的她,正用行动诠释着这个朴素而崇高的理想。
尽管享受着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和伙食补贴,李娜依然坚持在食堂勤工俭学。每天清晨7点到9点的帮厨工作,让她既能节省餐费又能精进厨艺——这是她为父母研究营养餐的“实践课堂”。当其他同学讨论新款手机时,她正在食堂里穿梭忙碌;当同龄人筹划假期旅行时,她在校园里刻苦学习专业知识。
三、心怀感恩,一场意外结下跨越山河的情谊
2023年初秋的喀什,石榴花散发着醉人的香气,一场意外却让一度坚强的李娜感到了深深的无助。刚到学校不久,李娜在周末外出骑自行车时意外摔倒,剧烈的撞击让她当场失去意识。“快打120!”同行医学检验技术2023-2班的学生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第一个冲上前,用军训所学的急救知识为同伴固定颈部。救护车呼啸声中,这个来自和田墨玉县的姑娘始终紧握着李娜冰凉的手。送至急诊后李娜被诊断为脑震荡,当晚,医院的白色走廊灯光彻夜未熄。班主任艾则热提艾力·苏来曼带着同行的几名同学彻夜陪伴在病床旁。当李娜从昏迷中苏醒,映入眼帘的是老师同学关切的脸庞。“阿娜(妹妹),喝点鸽子汤”,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捧着保温壶,用关切的语言轻声安慰。在这个离家千里的病房里,各民族师生的关爱如同暖流,悄然化解了东北姑娘的乡愁。
出院后的李娜时不时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李娜的责任。“我们新疆人常说,折断翅膀的雄鹰更需要陪伴”。从此,喀职院的校园里,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台阶见证着这对姐妹的情谊。维吾尔族姑娘稳稳搀扶汉族妹妹的手臂,汉族女孩细心替维吾尔族姐妹整理被风吹乱的秀发。她们的身影倒映在夕阳映照下的校园里,宛如一幅生动的民族交融画卷。
命运的回馈总在不经意间降临。12月的寒潮中,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在上体育课时不慎滑倒,诊断书上的“髌骨脱位”让这个温婉善良的维吾尔族姑娘红了眼眶。曾经受到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同学无微不至照顾的李娜立刻承担起照顾责任,每天都能看到李娜护送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同学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之间。“古丽姐教我跳麦西来甫,我教她扭东北秧歌”。两个女孩的欢声笑语中,校园成了民族文化交融的课堂。
四、石榴籽里见真情,文化交融绽放绚烂之花
2023年古尔邦节的清晨,李娜收到了一件特殊的礼物——古丽妈妈亲手缝制的艾德莱斯绸裙。金线勾勒的石榴花纹在晨光中流转,仿佛在诉说一个母亲的牵挂。“丫头,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汉族女儿”,慈祥的维吾尔族母亲泪光闪烁。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东北姑娘第一次来到维吾尔族同学家中做客,学着做起了维吾尔族美食。
在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家中度过的古尔邦节,成为李娜记忆里特别温暖的片段。维吾尔族妈妈亲手缝制的艾德莱斯绸裙,大叔烤制的金黄馕饼,还有弟妹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喊出的“娜娜姐姐”,让她在3000公里外找到了第二个家。如今每逢小长假,她总会跟随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同学去看望这个特殊的“家人”,而古丽妈妈也以最纯正的维吾尔族美食招待她。
“爱是双向流动的暖流”,这是2023年年底,作为哈尔滨市妇女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最年轻的代表,李娜在发言中这样定义自己理解的“最美家庭”。这种感恩情怀,早已融入她生活的每个细节。
从喀职院校园里的相遇到昆仑山下的亲情牵挂,从病床前的相互扶持到文化传承的携手同行,李娜与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用青春实践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誓言。她们的故事,既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缩影,更是新时代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注脚。当和田玉遇上哈尔滨冰雕,当艾德莱斯绸映红松花江水,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正在续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崭新篇章。

李娜接受中国妇女报采访
李娜成为哈尔滨市妇女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最小代表
哈尔滨市妇女联合会邀请函
李娜参加哈尔滨市妇女第二十一次大会时与代表们的合影
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奖牌
冰城最美家庭奖杯
李娜与父母的合影
李娜与维吾尔族室友的合影
李娜与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及其父母的合影
李娜与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及其弟妹的合影
李娜与齐曼古丽·阿卜杜热依木妈妈学做美食
宿舍里的民族同学给李娜过生日
媒体对李娜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