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战略与自治区积极响应城市更新行动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建筑与市政工程学院于2025年9月4日至8日期间,将2024级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近200名学生的课堂,直接搬到了喀什广建集团在我校承建的宿舍楼及体育场项目施工现场,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实践学习之旅。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更是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精神的生动诠释。出发前,带队老师不仅强调了工地安全规范,明确了“三不原则”(不随意触碰设备、不擅自偏离路线、不干扰施工秩序),还亲自演示了安全帽的正确佩戴与使用,确保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实践中。抵达施工现场后,项目负责人首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项目概况,包括项目的规模、施工进度安排以及当前所处的施工阶段等信息,让学生们对即将探索的“大课堂”有了全面的了解。
施工员给学生讲解混凝土浇筑流程
施工员员给学生介绍抗震支座的原理
随后,在技术负责人的引导下,学生们依次参观了钢筋加工区、材料堆放区、混凝土浇筑作业面、基础回填等关键区域。从基础开挖到回填的核心施工流程,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基础回填等实操细节,一一呈现在学生们眼前。技术负责人结合现场实物,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材料加工环节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特别是对宿舍楼“筏板基础+独立基础”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使学生们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施工员给学生介绍不同材料的使用
施工过程中,施工员还向学生介绍了混凝土浇筑流程、抗震支座的原理以及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任课教师也适时加入,讲解独立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场景。学生们在参观学习过程中,积极与施工人员进行互动交流,不仅解决了课堂上的疑惑,更对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建筑工程技术1班何亮同学生说“以前在课堂上,老师讲到的混凝土浇筑、抗震支座原理,我总是觉得抽象难懂。但今天,当我亲眼看到施工员们如何操作,听到技术负责人详细讲解每一个步骤的注意事项时,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知识点突然变得生动起来。我意识到,建筑不仅仅是图纸上的线条和数字,更是现场每一个工人的汗水和智慧。这次参观学习,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充满了期待,也让我更加明白了自己作为建筑人的责任和使命。”
任课教师给学生讲解独立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此次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是建筑与市政工程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重要实践。它让学生们跳出课本,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工程场景,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实践认知的不足。通过近距离感受施工现场的工作氛围,了解行业规范与安全要求,学生们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增强了职业责任感与安全意识,为未来成为符合国家城市更新需求、自治区城市更新行动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户登录